当前位置:多米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新闻中心
媒体关注
宝鸡日报:看最强大脑如何在宝钛发力?
|
来源:宝鸡日报|2016/3/31 0:00:00|作者:管理员|人气:13072
 
3月 21日,宝钛研究院科研部的热模拟实验室里,两位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试样制备和安装。下班铃声早已响过,两人却“不闻窗外声”,专注地盯着实验仪器(见上图)。
    他们是谁?称呼为“最强大脑”一点不过分!几年前,他们以高校博士的身份,加入宝钛集团,承担起国家省部级研制任务、钛合金产品的研发和加工以及新产品的开发。目前,两人已成为宝钛科研领域的“领头羊”,他们就是冯秋元和刘继雄。
    起点高  平台广  创新环境好助人才发展
    大连理工大学工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后冯秋元主要研究专业是金属材料加工。经历过几次工作的他,博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希望能在一个宽广的平台工作。宝钛集团有限公司慧眼识英雄,2011年,冯秋元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宝钛集团引进。“我的家乡在甘肃,我希望能为大西北的发展出力,再加上宝鸡惜才爱才,在这里工作很舒心。”冯秋元告诉记者,宝钛的科研环境能帮助高端人才更快进步。如今,冯秋元承担着 10个科技攻关项目,每天的工作安排满档,干劲十足。
    宝钛集团的高起点还吸引了刘继雄,北京科技大学博士毕业的他主要研究结构钛合金和金属复合材料。在与宝钛牵手之前,不少大城市和名企都向他抛出橄榄枝,但他考虑到陕西是国家的航天产业基地,而宝鸡虽然在很多方面的资源比不上大城市,但是它有工业积淀,正处在上升阶段,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再加上宝鸡钛及钛合金规模居全国之首,宝钛集团是钛领域的“佼佼者”,借此平台发展可以“大鹏展翅”。 
    正如“马斯诺理论”中称,人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尤其对于优秀人才来讲,这种需求非常重要。刘继雄抱着实现理想的心态,将目光锁定了宝钛集团。 2012年,刘继雄加盟宝钛集团有限公司宝钛研究院。目前,他承担科研项目近 10项,作为项目负责人 3项,包括国家重大(要)科研项目、国防科研项目、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项目、宝鸡市基地建设项目和公司自主研发项目。 2015年,他还被省科技厅评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
    做项目  带团队   宽松氛围下出成绩
    为了让两位博士能快速适应企业的科研环境,发挥自身特长。宝钛集团在引进高端人才后,让他们挑头做项目,以负责人的身份承担科研任务,并参与其他项目。 2014年,宝钛研究院以两位博士为核心,建立了两个博士创新科研团队,让他们根据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新产品研发。
    一上来就承担科研项目,表明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和期盼,同时又放开手“松管”,给了人才广阔的发挥空间。宽松自由的工作氛围和企业给予的信任度,正是人才最需要的。
    刘继雄主要研究“三明治”式钛钢结合板。在我国小面积的钛钢结合技术已比较完善,但是大面积的钛钢复合板制作难度较高,工艺也不完善,我国使用的以进口为主。怎样才能做出大面积的钛钢复合板?刘继雄发现,要做出一个 24平方米左右的复合板,就要求整个板子的各个部位结合强度都能满足要求,否则局部强度低就会造成板子分层。这就考验了工艺参数中表面粗糙度和间隙值,还关系到爆炸复合时炸药如何分布和数量的多少。为此,刘继雄泡在实验室做实验、分析数据,还经常和工人一起进山搞爆炸试验。 2014年10月,刘继雄和团队经过研发,突破了在国际处于领先地位的 24平方米以上超大板幅钛钢复合板爆炸复合技术,形成了新的钛复合材生产能力,宝钛集团成为国内鲜有的能生产大型钛钢层状复合材的企业,为下一步开拓核电站用钛复合材市场提供了技术支持。
    冯秋元和团队所承担的通海管路用钛合金部件研制项目,重点研究大口径钛合金管材。制造出大口径管材,首先需要成分均匀、无冶金缺陷的大型铸锭,当时国内还没有这种规格的大型铸锭,要熔炼出所需规格的铸锭,就必须在现有技术上优化参数。冯秋元在花费了近 3个月的时间后,终于设计出合适的参数,满足了我国舰船和海洋工程等领域的应用需求。
    两位博士的加入为宝钛集团科研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生的科研力量,目前两位博士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得“风生水起”,承担的多个科研项目都在稳步发展中,成为宝钛科研的中坚力量。我们翘首期待,高端引进人才能在宝鸡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