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多米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新闻中心
媒体关注
多米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宝钛集团老厂区:从“老三线”到创新一线
|
来源:多米体育·(中国)官方网站|2019/5/14 15:32:00|作者:刘 强|人气:5864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掀起了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工业大迁移和大开发——三线建设。

数百万工人、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官兵承载着共和国的强国梦,和当地群众一起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把东部和沿海地区众多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转移到祖国西部的广袤大地,将众多“不毛之地”建设成为工业重镇,用青春和热血在中华大地上绘就了一幅宏大壮丽的图景。

陕西是进行三线建设的重要省份之一。数百亿元的持续投资,数千家工业企业的相继投产,对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时光飞逝。当年拔地而起的厂房已经不再亮丽,但岁月的洗礼,让铭刻于其上的奋斗印记越来越深。始终强劲的机器轰鸣声,讲述着以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精神。新生产工艺的运用和大量新产品的开发,更彰显了人们对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孜孜追求。

在新时代,共和国建设者代际相传的昂扬号子声,依然响彻在三秦大地的辽阔平原和高山深谷之间。

  

宝钛集团老厂区

从“老三线”到创新一线

 

在新中国的工业经济布局中,宝鸡是西部工业重镇。一大批国有企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线建设期间走进宝鸡、落户宝鸡。宝钛集团的前身,就是20世纪60年代投资兴建的国家重点企业——902厂。

宝鸡市马营镇温泉村,一个位于秦岭深处的小村庄。就是这里,见证了宝钛集团老厂区(902厂)——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材料科研生产基地的建设发展进程。

进入厂区大门,穿过沟口的主厂区,一路进入秦岭的崇山峻岭之中,河道两旁分布着大大小小数十栋厂房,陪伴它们的是静静矗立的参天大树和粗壮的藤蔓。5月8日,宝钛集团宣传部副部长王高惠告诉记者:“这些老式建筑都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厂初期的老厂房。外面看安安静静,里面可是另一个世界。”

走进一栋厂房,记者一眼望去,阳光从巨大的天窗投射进来,形成一道道光柱。在光柱间,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巨大的机器持续轰鸣,工人们紧张有序地作业……火热的生产场面和厂房外静谧的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每天有近10吨的钛板从这里的厂房运出去。”王高惠说,“这里是最早建成的厂房之一,但工人师傅把机器保养得很好,一些早期的设备现在还在使用。这些机器和厂房,就是宝钛发展历史的记录者。”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台正在作业的油压机,上面清晰地标识着“陕压 1986”。

回忆起建厂初期的激情岁月,原902厂设计队工艺组副组长江河满脸自豪。“我是902厂的首批职工。我们的设计桌最早摆在石坝河宝鸡专区干部学校的大礼堂,后来直接摆在工地的工棚里。”工棚通风采光都差,夏日炎炎有如身处蒸笼一般。有人还写了一首打油诗:设计日当午,汗滴桌上图;孰知工厂秀,筹建多辛苦。江河说,“那时候,下雨天河水浑浊,连干净水都喝不上。为了建设工厂,这些都顾不上了。”

902厂地处秦岭山区,周边恶劣的自然环境始终考验着工厂的干部职工。1981年8月,暴雨导致穿越厂区的清水河暴涨,进山公路多处被汹涌的河水毁坏,多个车间因泥石流全面停产。“全厂干部职工不分白天黑夜,不顾个人安危抢修损坏的设备,清理整修公路。部分车间工人在进山公路交通中断的一个月里背粮背菜步行进山,坚持工作。”工会生产部原部长姜文华回忆说。

凭着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宝钛人先后为我国国防军工、尖端科技承担了8000多项新材料试制生产任务,取得重大科技成果600多项。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艘核潜艇的胜利下水、第一颗软着陆卫星顺利返回地面、首次向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运载火箭、“神舟”系列宇宙飞船、“嫦娥”工程、C919等重点项目工程都有宝钛人作出的重要贡献。

在新时代,宝钛集团这家“老三线”企业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位于创新一线的大型企业集团。近年来,该集团研发生产的4500米深潜器钛合金载人球舱、真空蠕变校形炉等先进产品已经成为宝钛人新的骄傲。

宝钛集团锻造厂厂长何书林说:“过去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支援三线建设来到宝鸡的专家克服了种种困难,为宝钛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我们这一代人也要继续把这种‘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一代带着一代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走下去。”

宝钛集团板材厂冷轧车间,工人们正在操作冷轧机(5月8日拍摄)。

光影斑驳的红砖墙、厚重的轨道平板车,仿佛在诉说着这里奋斗与奉献的故事。

5月8日,宝钛集团老厂区,工人们在候车点等车。

    (原文链接:http://esb1.sxdaily.com.cn/sxrb/20190514/html/page_08_content_000.htm )

 

 

 

 

【责任编辑:王新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