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钼化工绿色、清洁生产,是化学分公司生产四区产品经理、高级工程师孙凯学的最大心愿。从事钼酸铵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22年来,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勇于创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钼酸铵生产过程中的难题,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绿色生产践行者。
氨氮污染物是水体污染物控制重点。如何提高氨氮废水处理能力,是化学分公司钼酸铵生产中的难点。2011年,《100吨/天氨氮废水处理》项目开始实施。当时国内尚无此类技术,缺乏可借鉴的经验,孙凯学带领团队经过深入的调研论证,最终决定采取“蒸发-汽提耦合”工艺,将其中绝大部分氨和盐组分资源化回收,达到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双重目的。
如何顺利安装成为项目实施的第一道“关卡”。考虑到车间的空间局限性,团队数次修改设计方案。长达48m,宽0.8m的汽提塔,被分成近10截。安装过程中一旦某一部分角度偏差,影响垂直度,就要重头再来。他们利用100吨吊车不断尝试,重复安装不下10次,连续作战一周,顺利完成安装。寻找最合适的除垢剂、更改热传导带,研发加热装置、安装保温棉……通过持续的改造与维护,确保了设备的平稳运行。该项目每年可回收钼金属约17吨,减少了废水对环境的影响,降低了钼酸铵生产能耗,实现经济环保效益双提升,获得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世界首套钼化工尾气氨回收工业示范装置目前已在公司建成并投入运行,这是孙凯学带领团队完成的又一项佳绩。近年来,国家对企业废水、废气达标排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孙凯学带领团队先后同中国科学院、中国瑞林进行技术合作,展开氨气回收项目研究。单机试车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一旦试车就不能突然停止,除了要24小时不停地盯着之外,最怕设备出现问题。”孙凯学说,“因为设备环环相扣,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所有环节就要重新检查。”就这样持续了一个月,一次性试车成功。经过三年运行,该项目运行平稳,实现了对钼化工含氨气体进行吸收处理和氨资源回收利用,为从根本上解决钼化工生产中存在的氨污染问题提供了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撑。